人們將江西稱為「阿卡林省」,因為存在感低下,江西人也少有反駁,因為事實確是如此。
但在瓷器上,江西可算掌盡話語權,因為這里有個「中國瓷都」——景德。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座距景德鎮僅20分鐘車程的縣城,名曰 浮梁。
何為浮梁?
「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故名浮梁。」
舊時浮梁,是白居易口中「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浮梁,亦是被湯顯祖稱贊過「浮梁之茗,聞于天下;浮梁之瓷,瑩如水玉」的浮梁。
瓷與茶,最令中國人津津樂道的兩樣東西在這座小城交融,盛名天下數千年。
今日浮梁,如其名,如同一座浮城,在山中,在雨中,在水中,在霧中,在繚繞茶香里,在灼灼窯火間,在代代相傳的名句里,可就是不在世人眼中。
往昔的輝煌,今日的衰落,浮梁緣何如此。
不如從平面地圖抽離,穿過千年時光,我們到浮梁慢慢走。
《山中浮城》
浮梁,隸屬江西景德市,位于贛、皖二省交界處。人說江南多情,煙雨總濛濛,近江南的浮梁,也常水汽氤氳。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地形地貌,讓浮梁常年被云霧豢養著。若從空中俯瞰,定會以為這座古城浮在霧中。
煙雨時節,城市周遭霧霾霾、濕漉漉的,令人心生厭煩,但彼時的浮梁卻在深山中若隱若現,像極了中國人所熱愛的水墨丹青。
薄云在滿山遍野飄蕩,霧氣籠罩著頂峰的樹,只看得見點點蒼翠,云霧下是迷離又水靈的浮梁,是瓷韻茶香的浮梁。
浮梁產茶歷史悠久,始于漢,盛于唐,唐代鄉貢進士王敷在《茶酒論》言曰:「浮梁歙州,萬國來求」。彼時,浮梁是大唐的茶葉貿易中心。浮梁茶也深得楊貴妃的寵愛,夸它「味如靈芝」,喚其「仙芝」。
17世紀,浮梁工夫紅茶經海上絲綢之路運到歐洲各國。1915年,獲得「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49年,被國家作為生日賀禮贈予斯大林。
愛喝茶的人都知道中國的祁門紅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并稱為「世界三大高香茶」,而「浮紅」與祁門紅茶位于同一產區,其「金湯明,鮮紅欲滴。鷹嘴芽,彌齒頰,沫香清澈」。
現今的浮梁,擁有南方地區最大的古茶樹群落。原始森林里的古茶樹,年年歲歲,青翠不改,浮梁茶也歷經千年滄桑,不改其本色。
浮梁的青山秀水間,茶香余韻未絕,那一窯窯烈火也從未停歇。
我們都聽聞過景德鎮「瓷都」的盛名,卻不知瓷之源就在浮梁。瓷器的原料「高嶺土」就因浮梁瑤里高嶺村得名。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浮梁縣設立浮梁瓷局;明時,被朱元璋更名為陶廠;清朝,被康熙定名御窯廠。有了官方的扶持,全國頂尖的匠人紛紛匯聚于此。由這里生產的瓷器,掀起了十八世紀西方的中國熱潮。
有人說,沒有御窯廠,就沒有今天的景德鎮。那麼也可以說,沒有浮梁,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瓷都。
曾經,浮梁兼著瓷名,站在昌南鎮前。後來,「昌南」成為「景德市」,「浮梁縣」隱于其后。
世人只知景德如何如何,卻對從前的浮梁知之甚少。可是,對于「摘葉為茗,坯土為器」的當地人來說,他們沒忘茶香飄萬里,也記得「瓷之源頭「。
《今日慢城》
大抵舊時繁盛現時寂寂的地方,都保留著「舊日時光」的身影。
浮梁,當然也不例外。
當你來到浮梁,著眼于歷經滄桑的古跡,行走在寧靜祥和的原始村莊,你會發現浮梁的魅力,不止于茶與瓷。
走進城中,一座 宋代紅塔若隱若現,這座「江西第一塔」已陪伴著浮梁走過了許許多多個年頭,本由青磚筑成的塔身,也被石漿里的紅壤不斷外溢,染成了紅色。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