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中國大陸最牛的芯片制造廠就是中芯國際了,早就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制程,同時在全球的芯片代工企業中,排名第5名,是全球芯片代工領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當然,中芯國際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是支撐中國芯片制造產業的基石,特別是當前形勢緊張的情況下,中芯承擔著中國芯制程突破,產能崛起的重任。
而近日,中芯也曬出了自己2022年4季度及全年的成績單,4季度營收16.21億美元,凈利潤為3.86億美元,而毛利率為32%,表現非常不錯。
2022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為72億美元,同比增長34%,實現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年增幅超過三成,表現可圈可點。
中芯還公布了4大成熟工藝基地擴產計劃,其中中芯深圳進入了投產階段,中芯京城進入試生產階段,中芯臨港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中芯西青開始土建,進度良好。
此外,中芯國際還表示,自成立的22年以來,中芯國際累計生產晶圓折合8英寸當量的話,已經超過6000萬片。而生產出來的芯片數量達到1000億顆,芯片進入了千家萬戶,廣泛應用于手機、消費電子、智能家居、工業和汽車等不同領域。
看到這個數據,網友們紛紛點贊,表示這才是中國芯的脊梁,1000億顆芯片,撐起了中國芯無限的想象空間,難怪美國要將中芯拉入「實體清單」,就是怕中芯持續崛起,然后讓我們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所以要卡住中芯在14nm工藝,先進芯片就得從美國進口。
不過說真的,雖然被卡在14nm,但中芯當前成熟工藝的市場依然非常大,按照機構的數據,2022年,28nm及以上的芯片,占所有芯片的比例為77%。
而預計到2025年,28nm及以上的芯片,還將占全球所有芯片的75%,依然會是主流。這也是中芯為什麼要擴產4大成熟芯片基地的原因。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的預測,到2025年時,國內真實的晶圓需求,與當前具備的產能相比,至少差8個中芯國際的產能差距。
所以中芯現在不斷的擴產,就是要先把成熟工藝的產量提升上來,先讓國內的成熟工藝的需求得到滿足,根本就不需要打價格戰,再以此為基礎,與產業鏈一起突破,向先進工藝進發。
這樣先把國內客戶的需求滿足了,市場穩固了,再立足本土,再向海外、先進工藝發展,這樣穩扎穩打,與國內供應鏈配合,一起發力,才是最穩健的發展之路。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