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王充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狹隘,考慮問題不夠長遠;才能不多的人,眼光淺薄,不能廣泛地吸取知識。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界里,做一個平凡者,平平庸庸地消沉下去;
還是做一個遠見者,乘風破浪地前進,選擇權都在你手里。
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如何做到有遠見呢?
《人民日報》分享了這5件事,希望對你或者你的孩子有幫助,成為一個有遠見的人。
來源:全景視覺
深耕自己
知乎上有個問題:「我做了那麼多事情,為什麼還是如此平庸?」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你身上有十幾把刀,沒有一把是鋒利的。」
我們想做這個,想做那個,想學這個,想學那個,就是因為想得太多,卻沒有在一個地方深耕。
前陣子有一部劇非常火,以至于像我這種不追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狂飆》。
劇中有一個叫張頌文的演員火了,我甚至一度認為他才是主角。
張頌文跑龍套跑了20年,演得都是小角色,但他沒有因為角色小而隨便對待,而是認認真真研究角色。
《狂飆》中有個賣魚的細節就彰顯了張頌文的演技。
張頌文扮演的魚販每次去接客人手中的錢時,都會先洗手,然后再不由自主地在身上抹一下,這個細節真的滿分。
還有吃面的細節。
高啟強發跡前跟安欣吃飯是加蔥之后大口吃面,吃完順手抹嘴,一切都是那麼嫻熟與自然。
而6年后,同在一家面館吃面,高啟強側身坐著,一身高定服裝,盡量避免與油膩的桌子有任何接觸,吃面時,高啟強一直攥著紙巾,吃幾口就擦擦嘴。
高啟強兩次吃面,身份不一樣了,吃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張頌文這次成功出圈,與他20年深耕演技是分不開的。
達爾文說:「我之所以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
人如果能對一件事保持熱愛,并長期堅持探索,其實就是考驗他的深耕能力。
深耕自己的能力,就是在給自己一張出類拔萃的入場券。
來源:全景視覺
勤于讀書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的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
讀書并不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它所代表的是一個人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能力,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玲老師分享過,之前他雖然對本職工作非常投入,但業余時間幾乎被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占據。
有空就找朋友們聚會,時常喝到爛醉;經常熬夜,從不主動看書、運動;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視訊、讀八卦新聞、玩手機游戲……
直到有一天,他開始反思自己有什麼?自己會什麼?結果是沒有。
這樣的焦慮感讓他意識到必須得做點什麼。
于是他開始廣泛閱讀,像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等等書籍。
這也讓他看到了成長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再後來他開始了寫作。
接著他用3年時間寫了一本叫《認知覺醒》的書,一度成為暢銷書。
而這一切的成果都源于閱讀。
正如孟德斯鳩所說: 「讀書對于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生活中你遇到的所有不快你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當你閱讀的時候,你所有的苦惱將煙消云散。
實際上, 讀書是你成為遠見者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
來源:全景視覺
做人靠譜
《奇葩說》有一期的主題是: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其中羅振宇的回答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田敏是一家裝修公司的設計師助理,彼時有客戶第二天要來看家居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由她和設計師共同完成。
可沒想到,在設計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眼看無法按時完成。
田敏心想,如果此時去與客戶商談推遲時間應該還來得及,相信客戶也能理解。
但是設計師不同意,堅持通宵完成設計方案。
他認為已經對客戶做出了承諾,如果不能夠按時完成,便是自身能力不足,也是不靠譜的體現。
結果兩人奮戰一晚,終于完成任務,第二天客戶也如愿看到了設計方案。
這件事也讓田敏明白,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就必須兌現自己的承諾。
巴爾扎克曾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耀一樣。」
當你做到,每件事都有交代,每件事都有著落,每件事都有回應。你會發現,榮耀如影隨形。
我們可能沒有光鮮的外表,也并不是富有的,也沒有權勢,但是做人靠譜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來源:全景視覺
時常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就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人生只有一件事》的作者金惟純先生在創辦商業周刊的前期,公司一度陷入絕境,到了破產邊緣。
他很納悶,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在反思的過程中他找到了原因,他們公司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寫的文章都文縐縐的。
不僅讀者看不懂,就連編輯彼此都看不懂,而且,大家明明看不懂,卻都裝作看懂了。
彼時金惟純自己也覺得,「我也算是台灣一大才子,必須要寫點有內涵的文章才能顯得有文采」。
可文章是需要有讀者的,讀者都看不懂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
當意識到這個問題時,金惟純先生一改之前的文章風格,開始寫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文章。
在他的帶領下,其他編輯也開始做出改變。一年的時間內,公司的狀況轉虧為盈。
而金惟純先生從之前的不懂讀者,到意識到自己要寫讀者能看懂的文章,這些都是反省所帶來的結果。
海涅說:「反思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犯錯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之后不自知。而只要你擁有反思的能力,你就有改正的機會。
反思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讓你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是否利于自己的發展。
來源:全景視覺
保持專注
朗達·拜恩說:「任何事物,專注它,就是在創造它。」
我們大腦當然知道專注的重要性,但是現實情況就是,我們往往人在公司上班,心里確在想著等一下中午吃什麼?
閱讀的時候,眼睛在盯著書本看,而實際上自己思緒早就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
在寫作的時候,盯著文檔就一直在發呆,在想著怎麼那麼難,想著想著就在想為啥做這件事,結果就是一個字也沒有寫。
而總有那麼一些人,因為專注而獲得巨大成就。
當比爾·蓋茨第一次見到巴菲特的時候,他們兩人分享了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蓋茨跟巴菲特的回答都是:「專注。"
保持專注,就是我們在做一件事時需要全情投入,而不是手上在做著一件事,心里卻想著另外一件事,這樣的話只會讓自己所做的事情大打折扣。
巴菲特說: 「 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行。」
保持專注,讓自己在一件事去用功,而不是在多件事情去觀望。
專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來源:全景視覺
金斯利說:「沒有遠見,就永遠都不可能把智慧轉化為現實。」
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往往處事不驚,從容不迫,這樣的人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
而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遠見的人,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
深耕自己,就是找到一個興趣點,然后在這個領域扎根。
勤于讀書,就是大量閱讀,通過閱讀升級自己的認知。
做人靠譜,就是做一個凡事對自己有交代的人。
時常反省,就是讓自己能用旁觀者的視角去審視這件事的正確性。
保持專注,就是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不驕不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有遠見的人,面對困境從容不迫,也懂得知進退,往往不會半途而廢,也能接受各種不確定性。
他們不追求完美,但能笑對一切,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從做好這五件事開始,成為一個有遠見、有格局的人。
作者:如夢萱(富書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