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即新疆的南部,囊括了塔里木盆地、崑崙山脈新疆部分以及吐魯番盆地。這里是亞歐大陸腹地,離海洋最遠的地方,終年氣候干燥,中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就位于這里。自古以來南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維吾爾、塔吉克等民族的藝術和風情絢麗多彩,構 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在古絲綢之路的南、中兩條干線上留下的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跡昭示著歷史的悠久與滄桑,但由于氣候的變化與人為的破壞,已成為人煙稀少的荒涼地。人們主要在沙漠邊的綠洲里生活生產。
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余公里,南北寬約400多公里,總面積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溫度變化大,全年降水少。這兒風沙活動頻繁,沙丘形態奇特,最高達二百五十公尺。最奇妙的是兩座紅白分明的沙丘,名圣墓山。山頂經風蝕而形成「大蘑菇」。
由于地殼的升降運動,紅砂巖和白石膏構成的沉積巖露出地面,形成紅白鮮明的景觀。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髮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樹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考察還發現沙漠中地下水儲存量豐富,且利于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浩翰沙漠中,迄今發現的古城遺址無數,尼雅遺址曾出土東漢時期的印花棉布和刺繡。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新疆規模最大、最宏偉、最壯觀的古老清真寺。在五六百年前,這一地區是王公貴族和他們的后代子孫們祭祀用的城郊墓地。由于他們有在墓地上進行宗教活動的需要,明正統七年(1442)在這里開始修建一座規模較小的清真寺。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對它進行了第一次擴建,後來200多年間歷經多次擴建,于1837年改稱艾提尕爾清真寺。清同治十二年(1873)再次大規模擴建,將西邊改為清真寺,東邊改為教經堂,從而將該寺分成兩大部分。教經堂部分的北面、東面、南面修建了72間宿舍,東北部修建了可供百余人淋浴用的水房。東面還修建了門樓和邦克樓,總體布局和造型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風貌。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