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繼續來分享剩下的9個問題。
iphone13promax中有「標準、高對比度、高飽和度、暖色調、冷色調」一共5種攝影風格可選。
iphone攝影風格與其他手機中的濾鏡功能不同,攝影風格的算法將會直接在成像過程中運行,AI算法能夠智能的識別圖像中的各種元素,避免不恰當的色彩改變,比那些簡單粗暴的濾鏡效果會更自然。
攝影風格功能基本可以滿足普通用戶在特定場景下調整色溫的拍攝需求,免去后期處理的麻煩。
打開手機的「設置——相機」就可以找到「攝影風格」,左右滑動即可選擇不同效果的攝影風格。
不要覺得麻煩,不管你是拍照片還是拍視訊,三腳架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還不能太湊活。比如上圖左側這種簡易型的架子我就不認可。放在室內還勉強可用,但在戶外用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如果地面不平或者稍有微風,穩定性就會變得很差。
我用的是一款相機三腳架(上圖右側),可反折的結構,便攜性也很高。再配上一個與快裝板同規格底座的金屬手機夾(下圖)就可以了。
試想一下,在拍攝長曝光或者延時攝影的時候,哪怕是一點點的抖動都可能毀了你的作品,對吧。所以穩定才是三腳架最關鍵的性能。
如果物體太靠近眼睛,我們是看不清楚的,對吧。鏡頭也一樣,與被攝體太近是對不上焦的。每種鏡頭都有自己的最近對焦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在靠近被攝物體的情況下,鏡頭能夠合焦的最近拍攝距離。
想拍出好作品,首先你就得了解手里的器材。不管你的手機有幾個鏡頭,每個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你都應該清楚。
我賣個關子,也算是留給大家的一個小作業吧,測試一下你手機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多少,然后發到留言區。
格式:XX手機,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是XX厘米。
由于手機比較薄,最近對焦距離≈工作距離,你就測量一下手機到被攝體之間能夠合焦的最近拍攝距離即可。
的確,長焦鏡頭能把遠處的人或景拍得很大,但這只是最基礎的用法。在專業人士手里,長焦鏡頭更多的是用來表現透視壓縮效果和近景的大特寫。
上圖是我拍攝視訊的一幀截圖,這就是我用三倍長焦鏡頭拍攝的效果。或許有人會說「也可以用廣角或者超廣角鏡頭拍攝這個畫面啊」,錯!因為廣角和超廣角鏡頭近距離拍出的畫面會有很大畸變。
需要。盡管現在大部分手機都是多鏡頭了,但有些外接鏡頭和濾鏡還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微距鏡頭,下圖就是我用外接微距鏡頭拍攝的效果。
盡管很多手機都帶有微距拍攝功能,但效果上跟專業的外接微距鏡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再有就是偏振鏡,可以調整非金屬表面物體的反光效果。比如玻璃、水面、天空、植物等,我們可以根據拍攝需要來加強或者減弱反光效果。
這個問題聽不少人說過,但我沒有遇到過,所以我給出的答案僅供你參考。
導致音畫不同步的原因有很多,就拍攝這個環節來說,我估計是手機運算能力的問題。如果你拍攝的視訊存在音畫不同步,可以考慮降低一下幀率,假如你之前用60fps,下次可以用30fps試試看。
至少不要選擇高像素或者高分辨率吧。因為圖像感應器(cmos)面積沒變,增加像素數量就意味著單個像素變小了,對光線的吸收自然就會變差。相反,選擇低像素或者低分辨率后可以吸收更多光線,畫面中的噪點自然就會減少,從而提高畫質。
我們拍攝的大部分視訊都是要把對焦和曝光數值鎖定的,但有些場景只需要鎖定曝光即可。
比如我們固定機位拍攝一個人走過來的畫面,如果對焦和曝光都鎖定,那麼人物只有在你鎖定的位置才是清晰的,他距離鏡頭越近就會越模糊。
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鎖定曝光,對焦就交給手機自動調整即可。我以iphone13promax為例,具體操作如下:
打開手機的視訊拍攝界面(橫屏),點擊左下角的調整滑塊的圖標(上圖紅圈中),然后在屏幕右側就會出現一個調整曝光的滑塊。
我們根據需要調整一個恰當的曝光,然后按快門拍攝就可以了。手機會自動識別畫面中的人物隨時調整對焦。這樣就可以實現人物行走過程中都是清晰的效果了。
通過這種方式調整的曝光是鎖定的效果,所以不用擔心畫面因為進光量的變化而產生畫面的閃動。
大部分電影的幀率是24fps,就是說播放每秒超過24幀靜態畫面,在人類肉眼看起來就是連續無卡頓的動態畫面。
假設你拍攝的視訊是60fps,速度放慢一倍后就變成了30fps,這個幀率還能接受。但如果繼續放慢速度,當幀率低于24fps時,畫面就可能會卡頓了。
如果用剪映編輯手機視訊,在放慢速度的時候,一定記得選中「智能補幀」,然后再點擊「√」確定,這樣就不會卡頓了。
至此,18個問題都分享完了。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還請點贊、關注和轉發支持。
這里是【手機攝影手冊】,我是楊濤,最后還要感謝我愛人的陪伴和照顧。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