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長期以來形成了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它豐富多彩的形式傳承于境內,反映著金昌的民俗風情,為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元宵燈會、唱賢孝、念卷、皮影木偶、小曲等。
「卍」字燈俗
元宵燈會由來已久。清末和民國時,每逢豐收年景,正月十五日永昌縣城舉辦元宵花燈會,各鄉村也有各式燈會,其中以毛卜喇的「卍」字燈會最有名,「卍」字燈譜是由毛卜喇李發仁于明朝時從北京繪來,鬧燈時選一寬闊場地,按圖譜用繩子把桿聯結,構成通路回轉盤旋的燈迷宮,夜晚點燃花燈,社火秧歌和觀燈群眾順道盤舞、觀燈,熱鬧非常。
卍字燈俗于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金昌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唱賢孝
唱賢孝是城鄉群眾愛聽的一種連唱帶說的傳統曲藝,也叫盲人說唱。演唱時,一般一個人自拉自唱自白,有的偕小丫,有的也有二三人按其扮唱的角色,對唱對白,由伴奏者幫腔,有唱有白,不作表演,伴奏樂器一般有三弦或二胡,或四胡,竹瓦、磬碗子。
永昌賢孝的唱詞語言以永昌方言為主,分為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與戲曲唱詞相仿,大致押韻,均用方言韻,通俗幽默,風趣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又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永昌賢孝的音樂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吸收了「永昌雜調」和地方民歌的豐富營養,充滿著濃郁鮮明的地方特色。說學誦唱自由多變,彈奏過門長短隨意。曲調流暢動聽,富于變化,即興性很強,生動形象,活脫逼真地表現各種故事人物。
社火
永昌社火在民間流傳至今,是一道年味十足的視覺盛宴。永昌社火表演內容一般由舞龍、舞獅、高蹺、旱船以及民間雜耍等組成,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演內容和民俗活動。東河地區的老牛推車滑稽幽默,西河地區的節子舞豪放優美,城郊地區的龍燈小曲豁朗雅素,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讓大家領略到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
人們用喜慶的步伐、歡快的鼓點,把百姓的吉祥與歡樂、豐收與希望,寫進鑼鼓聲中,舞在永昌大地上,展現出欣逢盛世的美好愿景。
念卷
永昌寶卷俗稱「念卷」,是甘肅省民間文學的一個重要支派,是從敦煌變文演變而來的說唱文學,內容以佛教、歷史和民間神話為主,旨在勸人為善,教人育德。曾幾何時,在永昌的炕頭田間,有人手持卷經,用一種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方言,聲情并茂地講述著一個個蕩氣回腸、催人淚下的故事,講卷者哀婉陳詞,其多變的音律,真摯的情感,聽卷者不論老幼都隨著故事情節時而唏噓落淚,時而嬉笑歡欣……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