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華為披星戴月地研發著自己的芯片,注定要跟擅長芯片技術的老美干上一仗!尤其當華為5nm工藝麒麟9000芯片的發布,綜合體驗一度超過高通,與蘋果的A系列旗艦芯片打得有來有回。
然而,老美針對華為的病態打壓猶如「連續劇」般一集一集上演,最終導致華為設計好的芯片無法量產,無奈用上了高通的4G芯片。華為新旗艦機的發布,雖然余承東不再提及手機芯片,但憑借著衛星短信功能,鴻蒙操作系統和Xmage影像系統等,Mate50系列短短數月出貨量達到千萬台,國內折疊屏市場華為更是占據了半壁江山!
然而,正當華為消費業務回暖,企業轉危為安之際,老美再次升級芯片規則,計劃切斷高通、英特爾等這些美芯片企業與華為之間的所有聯系,雖然該計劃并沒有落實,但在行業內卻造成了巨大影響。
這或許在華為意料之中,華為并沒有理睬,但國內媒體平台針對此事像是「洪水決堤」一般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而高通也坐不住了!
高通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不會受到新規的影響,還會繼續向華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同時高通還表示,這種斷供方式對華為很不公平!
針對斷供華為一事方面,其實高通一直持以反對態度,起初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時,高通第一個表態:損失華為這一客戶,每年會給高通造成80億美元的損失。
而關于出貨許可,雖然老美多次無視,但多次申請之后最終拿到了4G芯片的供貨許可。并且這兩年的時間高通一直與國內廠商保持高度緊密合作,從驍龍888的命名方式、驍龍8海南三亞舉辦發布會等諸事不難發現,高通對中國市場寄予了厚望!
如今面臨老美對華為的徹底斷供,高通第一時間的高調表態,不少外媒表示:這是鐵了心要把華為一事鬧大!其目的也非常明確,讓老美反思「新規」是否應該落地,同時提升高通在國內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首先,高通2023年第一財季利潤同比下滑34%,如果徹底斷供,營收、利潤將慘不忍睹。2022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0%,手機行業出現飽和的同時,疫情紅利也完全消失,作為手機上游產業鏈主要供應商,高通首當其沖;另一方面,高端SOC領域,老美的肆意斷供給台灣的聯發科做了嫁衣,而聯發科也牢牢抓住了此次機遇,翻身成了全球手機SOC出貨量最大的供應商。如果高通無法擺脫「老美工具」的身份徹底斷供華為,將會對高通在安卓陣營的影響力造成重創!
其次,高通與華為簽署專利交叉授權,以前華為出貨量很大時并沒有計較得失,但手機業務受損,尤其一旦斷供之后,高通大批量地出貨,必然要給華為支付大量專利費。尤其手機芯片行業掀起了「價格戰」,高通在行業下行周期中尋找「增長點」已經成為迫切需求,更容不得大客戶的流失。
另外,高通一直在布局汽車、物聯網行業,這是手機之外增速最快的兩大業務。值得注意的是,5G是物聯網時代,我國不僅是5G產業最發達的國家,還是全球智能汽車出貨大國,中國需要大量的芯片,而高通在又有極強的競爭力,這本身就是一個合理的供應鏈體系,也是一個非常均衡的供需關系,如果老美通過近乎「毀滅式」的禁令,中企訂單一定不會向西方傾斜!
高通表面上在拯救華為,但歸根到底還是在拯救自己。雖然美企的技術實力很強,軀干很大,但如果「缺乏智慧」,國際市場一定難有生存之地。就像英偉達頂級芯片H100、A100被限制后,對中國市場推出了「特供」芯片,雖然是「丐版」,但不影響客戶的使用體驗,也不影響自己的營收。
從各大企業公布了自己的「新成績單」后,美芯片巨頭集體暴雷,如今面對高通的表態,其他芯片企業極有可能會效仿,這麼一來美新規必然很難落地。當然我們不能排除意外情況發生,所以堅持突破核心技術為主的自主創新之路,不能動搖!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