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火門槍將火器從竹子轉換成金屬之后,另一個問題又暴露出來,那就是火門槍需要一手持槍一手射擊,甚至需要兩個人操作,無論是發射便捷性還是準確度都非常差,因此在中歐的一個國家誕生了一款真正意義的現代槍械雛形,它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火繩槍。
上一期講到配備蛇桿的火門槍其實就是火繩槍的初期形態,火繩槍發展于15世紀前中期的奧斯曼帝國,更早地就無從考證了,資料記載奧斯曼軍隊的禁衛軍是首次使用火繩槍的軍隊,并在1470年左右火繩槍開始大量在歐洲普及,開始了便攜式扳機火器的篇章。
▎火繩槍結構組成
火繩槍的結構基本上已經與后續的步槍結構相似,已經具備了現代槍械的槍管、扳機和槍托等特征。
整個機構包括木質的底座、槍管、瞄準機構、扳機和火繩組成。其中槍管為滑膛直管,當時還沒有現代槍管所設計的膛線概念,槍管大都比較長。
▎槍管設計
當時的重型火繩槍槍管長度就達到了1.5米,歐洲早期的火繩槍槍管外形多為八棱形,當時為什麼要把槍管做成八棱形呢?那是因為彼時的匠人們要把槍管安裝在一個木制底座上,八棱形能夠更好地固定安裝,如果做成如今的圓形,很不方便直接固定在木托上。
火門槍的槍管在當時大都是通過錘鍛的方式加工,棱形的形狀比較容易鍛打,工時和加工難度也更低。
在槍管的尾部有一個引火門,其作用跟火門槍的開孔是一樣的用于引燃擊發藥使用。槍管的口徑大多數為30毫米左右,通過車床鉆孔加工,也有一些輕型火繩槍口徑會小一點,大約在17mm左右。
槍管的后端設計有一個火藥盤,在發射的時候通過這個藥盤引火點燃槍管內的發射藥進行擊發。
▎底座設計
火繩槍的底座一般為一個木制的全結構底座,也是沿襲自早期的火門槍的木床底座,并在尾部增加了更加科學的魚尾槍托。
基本上已經具備了現如今槍械槍托結構,整個重型火繩槍尺寸長度大約在1430毫米左右,重量11公斤,所以當時的重型火繩槍在發射以及攜帶的時候都需要使用一根叉棍支架來支撐槍管。
有時候也會架在別人的肩膀上發射,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畢竟射擊的時候聲音非常大,容易傷害到人肉支架。
在木托的外側或者是上部,一般會開有凹槽,槽內裝一根可以旋轉的蛇桿或者是扳機機構。
▎扳機和火繩結構
火繩槍最主要的結構就是扳機和火繩,上一期講到火門槍無法實現個人操作,點火瞄準等等存在非常大的改進空間,火繩槍正好通過這個扳機機構和火繩結構實現優化。
火繩槍之所以叫做火繩槍,最主要的部件就是火繩,火繩是用麻繩或者是棉繩制成的引火繩,在作戰之前需要把火繩點燃使用,當時為了防止火繩燃燒過快,會將火繩浸泡硝酸鉀或者木灰、石灰濃堿液中浸泡,這種方法制作的火繩可以緩慢陰燃,沒有火焰,因此作為引火材料非常合適。
每個地區的處理方法都不同,阿拉伯地區甚至使用燃水浸泡麻繩制作火繩,燃水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石油,所以這種石油物產豐富的地方就比較任性。
而資源比較缺乏的會使用尿液浸泡麻繩,也一樣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在當時如果誰身上要是有揮之不去的尿騷味,你不要嫌棄,他極有可能他就是一個老練的火繩槍手。
火繩的長度一般非常長,這是為了保證整個戰斗周期內都能使用,甚至有些火繩槍兵會把火繩的兩端都點燃,避免出現火繩意外滅火之后處于尷尬境地,所以有時候你看到一些影視資料中,火繩槍兵會在開戰前吹下火繩看它是否燃著。
火繩槍扳機機構沿襲自后期火門槍上叫做蛇桿的結構,但是又有所不同,因為火繩槍的槍機從一開始的簡單蛇桿到更加輕便快捷的扳機機構發展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早期大都是一個固定銷直接固定,通過轉動蛇桿進行點火跟配備蛇桿的火門槍一樣沒有保持代發狀態,存在蛇桿轉動范圍過大,非常容易自己隨便轉動引起走火,尤其是瞄準的時候很容易讓槍身位移造成不準。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