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由路遙的經典小說《人生》改編的電視劇《人生之路》,迎來了大結局。
這部劇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走高,最高收視率破3%,人氣直逼《狂飆》。
來源:網絡
電視劇的爆火,也讓我們看到了小說《人生》的巨大影響力。
這部小說自出版以來,瞬間紅遍大江南北。在書中,路遙用簡樸清晰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陜北農村的世態長卷。
在這幅長卷中,令人陶醉的不是陜北風情,而是那些性格鮮活的人物。
身處時代的洪流,很多人深陷生活的困境,弱者選擇了抱怨,智者選擇了自愈,圣者則選擇了渡人。
他們用各自的方式,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弱者抱怨
農村青年高加林大學聯考落榜后,憑借高中文憑,成了一名人人仰慕的民辦教師。
多年來,他工作兢兢業業,如果不出意外,他會再參加大學聯考,走向更廣闊的人生。
來源:豆瓣電影
然而,意外說來就來。
高明樓的兒子高三星大學聯考落榜,家里人走后門,把三星送進了民辦學校。
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被頂替。
鐵飯碗保不住了,對未來的規劃也在朝夕間化為泡影。
那天,高加林光著膀子頹廢地跑回家,穿著鞋躺在炕上。
來源:豆瓣電影
父母多次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他會被撤職,他不耐煩地回答:「你們真笨,不讓我教,人家不會叫旁人教?」
高加林越想越氣憤,跳下炕要寫訴狀去告高明樓,卻被父母勸阻住了。
沒了工作的高加林,在家躺平了一個月。
他開始自怨自艾,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自己家庭條件不好,抱怨自己出身低微。
去參加勞動時,他故意穿著最破的衣服,腰里還束根草繩;他自顧自地挖地,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也不停。
仿佛是在用這種「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自己的肉體,以此轉移精神上的苦悶。
在地里揮鍬揮不好,還傷了自個兒,父母見不得自己的兒子這般消沉,便托人找了個淘糞的差事。
他卻覺得自己是個文化人,不應該干這麼沒臉面的事兒,一邊掏一邊抱怨。
此時此刻,高加林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黑暗。
他把自己現在的處境,都歸咎于命運的不公。
他被這種負能量裹挾,越活越沒勁。
來源:豆瓣電影
路遙筆下的高加林,何嘗不是我們千千萬萬人的縮影?
人活一世,免不了意外。
我們嘔心瀝血做出的方案,也許會被他人占為己有。
我們苦心經營的關系,也許說斷就斷。
我們費心費神寫出的文章,也許轉手就被人抄了去。
倘若遇事總愛抱怨,總以為世事皆是刁難,只會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負面情緒中。
要知道,歲月靜好是夢想,負重前行才是常態。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智者自愈
有句話說:「生活能渡的,是愿意自渡的人。」
譬如故事中的巧珍。
她是高家村土生土長的姑娘,但是她看起來既不土氣,也不俗氣。
她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對未來的伴侶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自己沒讀過書,所以愛慕有文化、有知識的高加林。
來源:豆瓣電影
她看到高加林在地里干活,會情不自禁地拿家里最甜的瓜給他吃,看到他勞作辛苦,恨不得過去幫他把活干了,甚至努力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後來更是不顧村里的流言蜚語,大膽地與高加林公開談起了戀愛。
兩人愛得轟轟烈烈,以為可以這樣相濡以沫一輩子。
可是,生活像個苛刻的導演,不僅喜歡呼來喝去,還特意加進新戲碼。
高加林時來運轉,得到機會進城做記者。
有句話說:「真正愛你的人,會站在你的前途里。」
縱有萬般不舍,巧珍還是支持高加林進了城,而她自己選擇在村里種地。
進了城的高加林,努力工作,事業也蒸蒸日上,然而愛情卻亮起了紅燈。
城里姑娘黃亞萍對高加林頗有好感,而且可以給他更好的工作機會。
一個能給他光明的前途,一個能給他安穩的生活。
一心想搞事業的高加林,選擇了能給他前途的黃亞萍,狠心跟巧珍分手。
面對愛人的背叛,巧珍選擇了體面轉身。
這個從小沒吃過苦頭的姑娘,在愛情上栽了大跟頭。回家后的巧珍,常常吃不下飯 ,睡不著覺,自己躲在被窩里偷偷哭,甚至想到過死。
失去愛人,于誰而言,都是痛苦不堪的。
來源:豆瓣電影
有人選擇自怨自艾,有人選擇重新出發。
巧珍選擇了后者。在傷心了一段時間后,她意識到:「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
這之后,她整理好心情,又重新出現在這片大地上,還是那個明媚開朗的巧珍。
人生在世,人人都有難言的苦,人人都有無聲的淚。
若你一直滿腹牢騷,只會越來越不幸;當你選擇自我療愈,撫平傷痛,便是重獲新生的開始。
一個有智慧的人,遇到困難時,都懂得自愈。
圣者渡人
有人說,德順爺爺是《人生》中最懂「人生」的人。
他的智慧,在于他豁達通透的生活態度,更在于他擁有一顆渡人的圣心。
七十歲的德順爺爺,干了一輩子農活,打了一輩子光棍。
他熱愛每一寸土地,更疼愛村里的每一個孩子。
來源:豆瓣電影
他種了棵桃樹,果子熟了就摘下來,分給孩子們;手里頭有好吃的東西,就千方百計地塞給孩子們。
他尤其偏愛高加林,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
高加林還小時,德順爺爺就偷偷把糖果塞給他;上學時,德順爺爺把地里種的瓜果,背到學校送給他。
畢業后的高加林,成了一名教師,他比任何人都高興。
再到後來,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被人頂替,在家擺爛,對人生無望。
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他發了瘋似地鋤地,德順爺爺寬慰他:「剛開始勞動,一定要把勁使勻。往后的日子長著呢。」
高加林一帆風順時,德順爺爺欣喜萬分,高加林跌入谷底時,他陪伴左右。
他就像黑夜中的燈塔,盡自己所能,為高加林照亮前行的路。
後來,高加林為了在城里扎根,決意要和沒文化的巧珍分手。
活了大半輩子的德順爺爺,明白巧珍才是高加林的良配,苦口婆心地跟他說: 「人常說,浮得高,跌得重!不管你到了什麼時候,咱為人的根本不能丟啊……」
為了勸高加林珍惜眼前人,他不惜自揭傷疤。
原來,年輕時的德順做過長工,在無定河畔遇到了一生所愛,那個姑娘叫靈轉。
兩人情投意合,沒想到靈轉他爹嫌棄德順太窮,轉手就把靈轉許配給了一個做買賣的天津人。
此后,德順再也沒有遇到讓自己心動的姑娘。
德順爺爺,希望通過講述自己悲傷的往事,讓高加林回心轉意,別做出讓自己后悔一輩子的事。
來源:豆瓣電影
德順爺爺總能以自己智慧的言行,給人以啟示和指引。
最后,高加林再次下放回村,事業、愛情瞬間幻滅,他感覺人生沒了希望。
德順爺爺又一次出現,對高加林說: 「你的心可千萬不能倒了!……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爬起來,那就變成個死狗了。」
如果說自救是本事,那渡人就是一種格局。
真正的大格局,是見過世界以后,仍然能理解別人的不易,向他人施以援手。
照亮別人,也能溫暖自己;成全別人,亦是成就自己。
《人生》發表于1982年,如今歷經40多年,一直被奉為經典。
無數讀者在書中鮮活的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中領悟到新的人生智慧。
一個遇事習慣抱怨的人,只能被負能量裹挾,最終失去方向。
一個遭難懂得自愈的人,只會變得強大自信,生活越過越好。
一個愿意渡人的人,不但自己活得通透,也給他人帶來光亮。
人生如逆旅,每個身處其間的修行者,都會面臨艱難的挑戰,承受沉重的壓力,唯有停止抱怨,學會自渡,傳遞溫暖,方能與美好不期而遇。
作者:八月。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