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中國古代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忠孝節義,或者分隔空間所立的建筑物,明清兩代尤為盛行,在封建社會,想要立一座牌坊可不容易,是皇權對個人的肯定,數百年來,中國大地上曾有過成千上萬座牌坊,百年來,即使已經毀掉很多,但現存的古牌坊依然為數不少,具體數量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數以千計。
哪里的牌坊最集中,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安徽歙縣的棠樾石牌坊群,7座牌坊縱橫排列,矗立在棠樾村進村的大道上。卻殊不知在四川東部一座低調的縣級市隆昌市,還完整地保存著17座石牌坊,其中城區南關、北關兩地,就集中遺存有11座石牌坊,堪稱全國古牌坊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一般來說,牌坊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大多是因為地處偏僻之地,但隆昌的石牌坊卻不同,現存17座牌坊主要集中在城區中的南關和北關兩處,其中南關6座,北關5座,南北關的名字來源于這里古時是成渝古驛道上的古關隘。除此以外,隆昌市境內還有另外6座牌坊,所以隆昌也被稱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除了牌坊多,隆昌牌坊旌表的人數更多,一般來說一座牌坊只旌表一個人,最多也就「父子進士」之類的,而隆昌的好幾座牌坊卻與眾不同,像南關的兩座節孝總坊,一座旌表了188人,一座旌表了164人,密密麻麻的名字,堪稱中國牌坊的旌表之最。
讓我們走進四川隆昌,來看看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昌石牌坊,全國最集中的石牌坊群。可能有人會說潮州牌坊街牌坊更多更集中,本來確實是如此,可惜在1951年,潮州拆除了當時尚存的19座石牌坊,如今牌坊街上的石牌坊都是2006年以后復建的。
四川隆昌市的牌坊有「三個之最」,一是最集中,城區北關5座,南關6座,兩地相距大概2公里,堪稱全國之最;二是旌表人數最多,南關北關的11座牌坊中,有3座是一坊旌表多人的總坊,3座牌坊共旌表了357人,堪稱全國之最。三是種類最多,隆昌現存17座牌坊中,有百歲坊、節孝坊、功德坊、德政坊、觀賞坊等8種類型,堪稱全國之最。
先來看看南關的6座牌坊,南關也叫春牛坪,這里保存的6座牌坊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之間,分別是郭玉巒功德坊、舒承湜百壽坊、節孝總坊(一)、節孝總坊(二)、李吉壽德政坊、覺羅國歡德壽坊,每座牌坊相距10米左右。
南關除了這6座牌坊外,還有「除暴安良」、「政通人和」、「憩棠留蔭」碑刻3通,惜字塔1座。
南關-郭玉巒功德坊
郭玉巒功德坊,旌表郭玉巒樂善好施。郭玉巒是川南大族郭氏家族子孫,一輩子喜做善事,地方逐級呈報皇帝后,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奉旨建造了這座牌坊。
南關-舒承湜百壽坊
舒承湜百壽坊,是本地官紳市民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百歲老人舒承湜捐建的牌坊,舒承湜是隆昌李市鎮人,五世同堂,在平均壽命40多歲的晚清,活過了100歲。牌坊上的「世上難逢」四字,還是四川總督丁寶楨的題字,也是隆昌牌坊群中題字級別最高的行政長官。
南關-節孝總坊(一)
節孝總坊(一),節孝總坊并列有兩座,這座是為旌表188名節孝婦女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而建,這上面的婦女都沒有名字,只有姓氏,一律是「XXX之妻X氏」,她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青年喪夫守節,孝敬老人,慈養子女,善良勤儉,吃苦耐勞。我們今天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個沒有名字的姓氏,但每個姓氏后面都是一位寡婦孤獨隱忍的一生。
南關-節孝總坊(二)
節孝總坊(二)外形和節孝總坊(一)幾乎一模一樣,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除了旌表的人數不同外,還有一個全國唯一,就是該坊旌表的164人里面,混進來了一位孝子,而且屈居于側匾,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十分罕見,這座牌坊大概也是全國牌坊中唯一的男女同坊。
南關-李吉壽德政坊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