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千年古鹽田可以解答你對以上問題的好奇。它位于芒康縣納西民族鄉,距縣城107公里,分布在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在2300米左右。「鹽井」是由于產鹽而得名,它的藏名為「擦卡洛」,「擦」即意為鹽,就是生產鹽的地方。這里有純樸的民俗,當您看到房內的鐘乳晶鹽,一定會把您引入水晶宮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麗的大奇觀。
芒康鹽井古鹽田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據說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部落各占一方土地的時候就有鹽田,在朵康六崗當中,芒康崗是產食鹽的崗,所以最為出名。傳說中格薩爾王和納西王羌巴爭奪鹽井食鹽而發生的交戰,叫「羌嶺之戰」。最后格薩爾王戰勝了羌巴,占領了鹽井,鹽田給了納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現在都還都保留著最古老、最原始的制鹽生產方式。
芒康千年古鹽田的鹽井所產之鹽還有些獨特的一面,在瀾滄江兩岸,西岸地勢低緩,鹽田較寬,所產的鹽為淡紅色,俗稱桃花鹽,又名紅鹽;江東地勢較窄,鹽田不成塊,一處一處的,但產的鹽卻是純白色,稱為白鹽。采鹽地在遇到雨水就會如臨大敵,所以,昌都地區準備將其列為受到保護的「鹽井鹽田博物館」,我們可以在此看到「博物館中最為新鮮的展品」。
鹽井的鐵鏈木橋自「茶馬古道」開通至今,是藏漢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解放以前,你還可以見到很多來自云南德欽、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馬幫群,交易各種物資,流通的藏族的鹽、羊毛、羊皮、絨毛、青稞等東西和漢族帶來的茶葉、哈達、瓷碗、布匹、紅糖、白砂糖、粉絲、大米等商品在此進行交換儀式。
制鹽是鹽井人民的生存之本,鹽的生產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在芒康千年古鹽田你便可以見證這一幕,管子將鹵水引上來倒在鹽田里,經過強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發,完后就是鹽粒,曬干運入市場進行商品交易。
鹽井是塊風水寶地,鹽井村就駐扎在山神的懷里,這里從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過去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如今也是眾多人打卡歇息之處。你若是對此感興趣,芒康千年古鹽田將會是是你的不二之選!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