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地道風物
碳水大省的春天
美滴很!
如果你要問一個甘肅人春天最饞的那一口是什麼。他/她會告訴你,不是洋芋,不是牛肉面與手抓羊肉,而是與 面條、饃饃、餅餅們強強聯合的——
芨芨苦苦灰灰菜
地軟雞娃狼肚菌
核桃扭扭花花浪
花椒芽芽烏龍頭
……
你可能會陷入迷惑,這,都是些啥啊?
答: 甘肅野菜!
甘肅野菜,千姿百態。
制圖 / 九陽
苜蓿芽、五撮尖配面片,苦苦菜漿水拌攪團,沙蔥攤牛肉餅,山丹丹花染糕糕饃饃……甘肅人以碳水配野菜,從春天吃到夏天,還不夠盡興,要把這些野菜凍進冰箱,跨越秋冬,直達來年開春。有人說, 甘肅人的冰箱里,一半是野菜,這可是一點也不夸張!
在隴東,臊子面的配菜里就有眾多野菜。
攝影 / 徐海洋
每值大魚大肉的年節結束時,市場上的野菜就吹響了春天的沖鋒號。它們,為甘肅人的面食江湖, 平添了三分靈氣。
面食搭配野菜最簡單的吃法,便是 「清下鍋」。直接揪一鍋子面片,面湯燒開,投入野菜或其他食材,焯熟后便能大塊朵頤。這種面食簡單無比,卻由于野菜之多元,擁有無限可能。我曾吃過 拿高端「野菜」羊肚菌做的「清下鍋」,僅用少許鹽調味,口味極為清鮮,其用料生猛程度,堪比遼寧漁民的經典硬菜——土豆燉鮑魚。
羊肉湯配香菜及其他野菜,
為「清下鍋」打底。
圖 / 視覺中國
復雜一些的春日限定,則是各類 野菜囷囷(qūn qūn):面粉均勻灑在野菜上,反復揉搓,再上鍋蒸熟。 槐花、榆錢、苜蓿都可以蒸成囷囷,可為主菜,可當零嘴,滿滿鄉野生趣。
囷囷兩字,出自《阿房宮賦》,很能體現成品的柔婉曲折,與滋味的百轉千姿。在靠近陜西的隴東一帶,吃囷囷還要澆上一勺熱火的 油潑辣子,才能叫人「吃美了」!
囷囷,在陜西被稱為麥飯。
攝影 / 龍行天下008 ;圖 / 匯圖網
至于如何吃 芨芨菜(薺菜)這種國民級野菜,甘肅人也開拓了其他賽道。比如在定西岷縣的夜市,喝罷小酒,吃完洋芋釀皮,啃完羊腿羊蹄,食客最為期待的,卻是一碗燒雞攤上,平平無奇的 雞湯凍凍。
雞湯凍凍的點睛之筆,正是薺菜。薺菜切末,配上雞湯與淀粉,冷凍切塊,吃凍凍時,只需拿這種小塊調上雞湯,切好燒雞與鹵蛋。當地天氣高寒,但夜市卻很是熱鬧,這一口清香雋永的凍凍,不知道溫暖了多少食客酒徒的漫漫長夜。
薺菜雞湯凍凍。
供圖 / 定西市文旅局
地軟包子,則以其鮮美,征服了整個甘肅乃至半個西北。在肉食盛行的甘肅,地道的地軟包子卻不用肉餡,僅用被春雨浸潤的地軟,配上粉條碎和豆腐,就夠了。
這種包子,往往蒸出來比臉還大。不過甘肅小孩吃起來自有妙招,拿大碗裝包子,吃時只需配一碗蒜汁、醋、醬油、油潑辣子混合,以香油點睛的 蘸汁水水,在包子上咬出一個豁口,拿小勺把味汁灌入包子,就可以慢慢啃著吃。這樣抱著碗啃包子,大概是許多甘肅人的童年回憶。
地軟包子最經典的吃法,灌辣子水水 。
動圖 / 小健健的everday
如此多樣的甘肅 「春日限定「面食背后,藏著一個「野菜宇宙」。
薺菜、香椿、蕨菜們,甘肅人吃得多了。在此之外,甘肅野菜種類之多,稱呼與形態之奇,吃法之多元,足以令甘肅成為 獨樹一幟的野菜大省。且不說「灰灰、苦苦、芨芨「這種很適合唱rap的疊詞菜名,就說什麼雞娃、羊角、狼肚,烏龍頭……甘肅人,真的沒在大山深處養了啥神奇動物?
涼拌椿芽。
圖 / 圖蟲·創意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