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游本昌又火了!
最近,2023電視劇品質盛典上,90歲的他獲得了「品質巨匠」榮譽稱號。當他登台領獎時,台下全體明星起立鼓掌,表達對這位老戲骨的敬意。
游本昌飾演的「濟公」早已深入人心,人們甚至已經將二者劃上了等號。
游本昌飾演的濟公
其實,游本昌的熒幕形象不止于此,孔乙己、弘一法師、太上老君、忘憂大師……這些角色的演繹經典到被寫進了北影教材。
而他的經歷跌宕又傳奇:年過半百才大火,片約不斷卻息影,兩度出家,賠光家產,80歲創業……
人生有很多苦難無可避免,人生有很多甘甜需要熬過時間。游本昌的故事,或許能教會我們如何在苦難里笑對生活。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首歌已成了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當52歲的游本昌拿到這個角色前,已經跑了79次龍套。
游本昌出生于1933年,他上面有5個姐姐。小時候他體弱多病,有一個僧人路過他家門前,說他需與佛結緣,否則活不過13歲。
于是,父母便把游本昌送到上海法藏寺出家,沒想到身體竟真的好了。15歲,父母將他接了出來。
他前半生的追夢之路很順利:小時候喜歡跟著姐姐看話劇、聽說書,高中時因在學校劇團獲獎,入選文工團,次年被直接保送到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又順利進入中央話劇院。
年輕時的游本昌
看似前途璀璨,但他迎來的,卻是近30年的龍套生涯。
但游本昌一直堅信: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他挑劇本不看番位,只看劇本質量。質量如果不過關,錢給再多也不去;一旦決定出演,即使是跑龍套,也會下足功夫。
他出演《大雷雨》中的農奴,沒有一句台詞,他卻看了19本書,從農奴的服飾裝扮、飲食習慣,到農奴的心理活動,游本昌都琢磨得透透的。因為他深知,哪怕是個小人物,也有鮮活的迷茫和痛苦。
原以為天道酬勤,時代又給予他無可避免的挑戰。
1966年,33歲的游本昌經歷上山下鄉,煉鋼鐵,當爐鉗工,蓋房子,種地,他什麼都做過。賦閑在家,他就做家務,精打細算地生活。
每到冬天,游本昌會借來一輛三輪車,和妻子囤大白菜。走廊、窗台、床底,堆滿了大白菜,從冬天吃到來年春天。只有月末時,他們才舍得買點骨頭和豆腐,改善生活。
孩子的衣服上要打補丁,擔心孩子嫌棄,妻子就往衣服上繡兩朵小花。
苦難卻平靜的歲月里,游本昌活出了堅韌和溫暖,他和妻子就這麼帶大了一兒一女。
至于演藝夢想,他只得在工作的間隙,表演給周圍的人看。
周圍人不理解,不知道他在瞎堅持什麼。1976年,游本昌回歸老本行,對待每個角色都一絲不茍。
電視劇《孔乙己》中,他那迂腐可憐的樣子,仿佛就是孔乙己本人。
1984年,游本昌登上首屆央視春晚,憑借啞劇小品《淋浴》,他在全國觀眾的面前一鳴驚人。
啞劇小品《淋浴》
第二年,52歲的游本昌終于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出演《濟公》。
雖然一集片酬只有120元,但游本昌一戰封神,家喻戶曉。
憑借此片,他獲得了第四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
30多年,但凡他放棄,都不會有後來的演員游本昌。
游本昌用30多年的堅守告訴我們,不要被「出名要趁早」的觀念裹挾,不必因落于人后而焦慮,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
老戲骨的演技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從生活中磨煉來的。游本昌一生都在踐行這個道理。
拍《濟公》時,導演張戈吃不準濟公的樣子,問游本昌:「你覺得濟公是什麼樣的?」
游本昌挑眉,瞇眼,一張臉上變換著豐富的表情,不變的是戲謔人間的態度。導演很驚喜:「對!對!就是這樣!」
不過游本昌覺得這樣還不夠。
他讀了很多寫濟公的書,按照書里的描述,他把劇組給的新僧袍剪剪磨磨,弄得跟垃圾堆里撿來的一樣。
穿上身,他還覺得不夠邋遢,就用眉筆涂黑牙齒,趿拉著掉底兒的拖鞋。
這部劇拍得很辛苦,但游本昌不以為苦。
拍攝期間,他幾乎一天只睡4個小時,只為研究濟公的動作和眼神。
于是,才有了那經典一幕:濟公燒掉自己的家,一半臉哭,一半臉笑。
電視劇《濟公》片段
僅一瞬間,他是傷心的人,也是悲憫的佛。
他從此了卻凡塵,放下人間念。他從此無家可歸,卻又四海為家。
每看一遍他的哭與笑,好像都能讀出不同的含義來。
當時的拍戲條件十分艱苦,但游本昌卻從不叫苦叫累。
在拍吃雞腿的戲份時,他吃的是在39℃高溫下已經壞掉的臭肉,但他大口大口地嚼著,表現出一臉滿足的樣子,直到導演喊停,才哇地一下吐了出來。
電視劇《濟公》片段
另一場拍濟公在衙門被打的戲,為追求真實效果,游本昌主動要求真打,且不戴護墊。
這一場戲,拍了12遍。
劇里的濟公是一臉瞌睡毫不在意的樣子,而戲外的游本昌,則被打得爬起不來。
電視劇《濟公》片段
有一次在新加坡演出,游本昌掉下了舞台,骨折的他忍著疼痛爬上台,堅持把《濟公》主題曲唱完。
演出結束,他被工作人員抬到醫院手術。后面的11場演出,他靠著帶輪子的炕桌堅持演完。
他說: 「要熱愛自己心中的藝術,但絕不可以愛藝術中的我,愛自己是不行的,是搞不好藝術的。」
所以,才有了每一個角色的活靈活現。
哪怕是無台詞的沉默,游本昌也能演出一眼萬年的感覺。
電影《李獻計歷險記》里,游本昌飾演的老年男主為救女友,窮極一生發明時光機穿越,因為機器損壞回到了80年代,他只能在那里活到老年,等到救她的那一刻。
那沉默的凝望,他演出了一生的等待,一生的愛意,一生的釋然。
《李獻計歷險記》截圖
游本昌現場改詞的台詞功力,幾乎到了碾壓編劇的地步。
在2022年熱播的《少年歌行》中,游本昌飾演的忘憂大師被人們稱作「真人超越動漫的存在」。
原著中,忘憂大師勸徒兒無心放棄仇恨,要懷有希望堅定地走下去。
工作人員對詞:「寒水寺只是你暫時棲息的地方。」游本昌提議修改為:「一時棲息的地方。」工作人員對詞:「剩下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游本昌繼續糾正:「前面的路,不是剩下的路,前面的路只能靠你自己繼續往前走了。」
《少年歌行》截圖
僅僅一字之差,句意也幾乎無差,但細品起來,讓人油然而生出希望,也不禁為師父的叮囑潸然淚下。
一次與胡歌拍吃飯的戲份,游本昌把肉都掰碎了吃,胡歌以為是游老師牙不好,結果游本昌告訴胡歌,現在演的是上海的爺叔,他不能夠大塊吃肉,如果現在還是大塊吃肉,就又變成濟公了。
2021年,88歲的游本昌獲得中國國家話劇院「終身榮耀藝術家」稱號。
雖是小角色,卻有大光彩。游本昌將每一個角色做到了極致,又把它當成新的起點,然后又繼續向前出發。
時間在他身上刻下歲月的印痕,他卻把時間的磨煉變成了勛章。
和濟公一樣,生活中的游本昌,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濟公》爆火后,游本昌片約不斷,但他卻做出了暫別演藝事業的決定。
因為當時妻子被查出了癌癥。確診時已是二期,醫生說,手術意義不大。
但游本昌不想放棄。他說:「我要好好照顧她,不然我一定會后悔的。」
于是,游本昌遞交了辭職信,帶著妻子四處求醫,幾乎花光了積蓄。
他和妻子剛結婚時,游本昌說:「我不會說話,也不懂浪漫,但我會盡全力給你最好的。」
他把這句話踐行到了生活中。
他給妻子做飯、煲湯,安慰妻子。
以前,游本昌還會跟妻子拌嘴,現在他再也不吵架。出門逛街,他會牽起妻子的手。
或許因為愛,奇跡發生了,在游本昌的精心照顧下,妻子的病情竟奇跡般地穩定了。
4年后,游本昌才復出接戲。
游本昌和妻子
為了前途,有人可以「上岸先斬意中人」,更別說演藝圈這個流量為王的逐利場。一時的沉寂可能就會落于人后,而游本昌卻給了我們另一種答案。
在家庭和前途的排位里,他把家庭放在了前面。
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為的是情義與擔當。
游本昌的愛不止對家人,他慷慨任俠,好像把濟公之魂印在了身上。
從2008年起,他在北京史家小學免費開設表演課,一教就是8年。
80歲時,游本昌賣掉了僅有的一套房,去做不被世人看好的啞劇和排片難的話劇。
他成立藝術團,招收那些落榜卻對表演心懷熱愛的年輕人。他不愿使珠玉蒙塵,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懂得為別人撐一把傘。
正如外人不看好的那樣,劇團的主要話劇《弘一法師》,第一年只演了三場,斥資70多萬顆粒無收,游本昌幾乎破產。
但他和妻子卻始終樂呵呵的。別人覺得他老來瘋,他卻說:「錢是干嗎的呀!這錢為我所用,服從我的目的,服從我的追求。」「我和老伴有退休工資,足夠吃喝了,我們對金錢沒什麼欲望。」
第二年,靠著過硬的品質,《弘一法師》的演出追加到了上百場,他們甚至受邀到新加坡、美國、意大利、加拿大等地演出。
游本昌飾演的弘一法師
除了演藝事業外,他關注社會話題,鼓勵老年人積極地跟上時代,感謝年輕人的理解和幫助。
他分享生活和人生體悟,生活的苦難,在他眼里變得風輕云淡。
他成立濟公公益,參與扶貧工程,參加西部暖心關照兒童行動……
如今的游本昌,又皈依了佛門。
郭德綱曾問他:「我可不可以演濟公?」
游本昌說:「佛本無相,你放開演!」
「實際上所有的公益活動、志愿者,我認為就是當代的活濟公。你只要濟世為公,你就是濟公。」
我們喜歡「濟公」的什麼?
我們喜歡他的逍遙灑脫,喜歡他的重情重義,喜歡他的慷慨濟世;
喜歡他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喜歡他永遠積極樂觀,在洞察人生的真相后仍能知足。
參考資料
[1]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
[2] 光明日報 | 游本昌:一部戲,一段緣,一輩子
[3] 戀愛婚姻家庭雜志 | 八旬游本昌依然醒了就工作
[4] 細品名人 | 著名演員游本昌:陪妻子抗癌,活多久就要愛多久
[5] 家庭雜志 | 兩次出家的游本昌,如今圍著兩個女人轉
作者:慕江塵。來源:最華人(ID:wcweekly)。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