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的 上帝之母教堂Chiesa Parrocchiale della Gran Madre di Dio是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為撒丁王國首都都靈擴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慶祝1814年國王結束流亡回到了都靈。
教堂矗立于波河右岸,位于城市主干道——波河大街的最東端,與市中心的城堡廣場遙相呼應。
這座教堂始建于1818年,由薩丁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Vittorio Emanuele I,1759-1824年)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工程曾因政局動蕩停工了十余年,于1831年完工。
這座教堂幾乎就是 羅馬萬神殿的翻版只是規模略小,前廊正面矗立著六個柯林斯圓柱。
教堂設立在高台之上,主殿是羅馬神廟式圓形建筑融入了一些現代元素,有關羅馬萬神殿的介紹請見:《歐洲游記:羅馬萬神殿 Pantheon》。
教堂最有特色的就是大圓頂,這個穹頂是用混凝土澆筑而成,內有五層八角形的圖案裝飾,中間圓孔覆蓋著彩色玻璃不像羅馬萬神殿那樣是完全透空的。
主祭壇位于教堂東側,矗立著圣母懷抱嬰兒耶穌的雕像和金色光環背景。
神龕里陳列著耶穌成年后的雕像,圣母懷抱中的嬰兒已經成為大叔模樣。
教堂的建造者埃馬努埃萊一世所處的時代局勢動蕩,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撒丁王國加入反法同盟與法國對抗,1796年拿破侖軍隊攻占了都靈,薩沃伊王朝被迫簽訂「巴黎協定」割讓薩沃伊公國和尼斯,王室遷往僅剩的領地撒丁島居住。國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割地后便撒手人寰,由長子卡洛·埃馬努埃萊四世在島上繼位。
埃馬努埃萊四世眼見收復國土無望,攜王后干脆搬到羅馬去居住。國王無子嗣,1802年愛妻病逝后萬念俱灰萌生退意,將王位傳給次弟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在羅馬的耶穌會選擇出家。1814年后任國王埃馬努埃萊一世經過漫長的隱忍終于等到了拿破侖垮台的那一天,維也納會議后他得以復國回到了都靈。
埃馬努埃萊一世復國后廢除拿破侖時期頒布的法國民法典保障下的一切公民自由,恢復獨裁統治,拒絕對憲政讓步,非常不得人心。1821年,撒丁王國爆發了自由革命,人民要求打倒獨裁實行民主憲政,埃馬努埃萊一世宣布退位,因其無子改由其弟卡洛·費利切繼位。
視訊加載中...
費利切在位十年仍然無子,1831年去世時王位由薩沃伊家族旁系的卡洛·阿爾貝托繼位。阿爾貝托發動第一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失敗,向奧地利割地、賠款后退位搬到葡萄牙居住,王位由長子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繼位。埃馬努埃萊二世最終領導意大利獨立建國成為首任國王,不過薩沃伊王族到這一代時主系早已斷嗣。
我在參觀 上帝之母教堂時剛好趕上了一場婚禮,婚車完全是古老的菲亞特車型,讓人不禁想起都靈剛好就是菲亞特的大本營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