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的強大、有格局的人,在面對他人的挑釁甚至詆毀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來看一個故事:
故事是一位作者寫的他的大學教授。這位教授是研究中古代史的,學識淵博,講解幽默,經常有很多學生去聽他的公開課。
一天,教授正在講解中國古代禮儀。突然,一位男生從座位上站起來,開口大罵中國古代禮儀。只見他越說越激動,到最後由表達對古代禮儀的不滿上升到對教授的人身攻擊,說教授封建愚昧,研究繁文縟節,浪費教育資源。
在100多個人的階梯教室,那種尷尬可想而知。
在場的同學都聽不下去了,他們都覺得,教授會生氣地讓那個男生「滾出去」。
令人沒想到的是,等男生平靜一點了,教授笑著對他說:「我相信你願意來聽這堂課,這堂課就有它的價值。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可以選擇不聽,畢竟在座還有很多人想聽,你說是不是?」
此言一出,男生登時羞紅了臉,低著頭拿起包,匆匆忙忙地離開了教室。
課後,作者去問教授:「那人分明就是故意來搗亂的,您為什麼對他這麼客氣?」
教授說:「 我相信他有他的立場和需求,只是選擇了不恰當的表達方式。指責他只會讓所有的人都跟著不愉快,這堂課也不能順利進行下去了。我把道理講給他,他有反思,我不生氣,你們也看到了可以怎樣處理問題,這不是一舉三得嗎? 」
在當前的社會,我們大多數崇拜強勢、不退讓,覺得這樣的特質才是力量的象徵。我們經常誤解「溫柔」,覺得溫柔就是軟弱無力,就是沒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的溫柔,並不是言辭柔和、舉止優雅這樣的表面現象,而是一種自內而外的特質。真正的溫柔是一種很強的調節能力和控制能力。溫柔的人善于觀察環境形式,能共情他人的狀態。並且,雖然溫柔的人也會生氣,但他會控制這種怒氣,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又能平衡他人的利益;既能掌控局面,又能解決問題。溫柔的人不會被混亂的場面帶跑,而是能冷靜下來,主持大局。
所以說, 溫柔並不是先天內向的性格,而是後天逐漸培養出來的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開闊的人生格局。
溫柔這種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換句話說, 溫柔不是弱者的特徵,而是強者專屬。
讓我們來看看溫柔是怎麼發揮它的力量的。
首先,從行為人自身的角度上來說,一個人為什麼能溫柔?因為他遇事不慌,因為他有底氣去應對這樣的局面,有能力去解決問題。他能夠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雖然生氣,但能夠分清哪些是實際發生的損害,哪些並不構成威脅。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其實更容易暴躁、更容易有負面情緒的人內心才更缺乏安全感,由于恐懼,他們把很多行為都誤解為對自己的挑釁和侵犯,所以自然以發怒的形式去保護自己。
舉個例子,當兩個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個不溫柔的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可能越說越生氣,越說越激動,甚至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而一個溫柔的人,他雖然也生氣,但他能留出一部分精力去旁觀整件事情,安撫、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了這個「旁觀者」的身份,溫柔的人就會更冷靜,更有能力去調整自己、解決問題。
同時,溫柔的人對他人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保護力。溫柔能幫助我們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對方展現出來的我們不喜歡的表面特徵所限制,而是穿過這種「不喜歡」的感情,從更多的角度完整地認識一個人。
你一定經歷過這種情況:你和身邊的人鬧矛盾,你越來越不喜歡這個人。但突然有一天,你了解到了這個人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過往經歷,你一下子明白了對方當時的舉動。你很後悔,覺得自己誤解了對方。
越是溫柔的人,越能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給別人留餘地。這樣的人能相信別人,並試著做出善意的假設和理解。所以,他在一段關係中就是積極的、開朗的。他展現出來的接納令人感到安全,並且他能夠用柔和、陽光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的立場。而這種堅定和友善能夠不斷地去感染對方,讓對方也逐漸變得溫柔、勇敢,願意為一段關係付出努力。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呢?
正如前文所言, 溫柔並不是先天形成的性格,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特質。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練習,來讓自己獲得這種特質。
有研究者指出,「當我們內心的期望是最大限度提升自己與他人的福祉時,我們自然會成為一個友愛、溫柔的人,因為行為會根據我們的深層慾望自然流露出來。」
所以, 如果你希望擁有溫柔這種力量,你最需要改變的不是行為,而是深層的慾望。當你內心是恐懼和憤怒的狀態的時候,與人相處的時候,你考慮的自然是「怎樣防止自己受到傷害」,這時候你所呈現的行為更多與劃清界限、明確原則、捍衛自己有關。你會下意識地通過指責、埋怨、刁難來獲得關係中的安全感。
而如果你的內心是安全的、踏實的,你自然就處于一個敞開的狀態,你願意與人交往,也願意敞開自己的世界,歡迎別人進入。你做事的出發點就不會是「避免傷害」,而是「如何讓我和身邊的人收穫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然而, 有安全感、願意付出的狀態雖然很好,但你不能強迫自己去做。你的行動一定要與自己的現狀同步。舉個反例,如果你受過很嚴重的創傷,現階段非常不願意與人交流,此時你再逼著自己去社交,那麼,一點小摩擦都可能會令你感到不安全。
其實,重要的不是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而是竭盡全力地去做。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或許你永遠都不能像你喜歡的人那樣包容體貼,但你的努力會讓自己在最大范圍內收穫安全和幸福,也會為你所愛的人帶去快樂與福祉。
主動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去體驗溫柔的力量,去體驗比強勢更強大的信心和勇氣!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