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想你」路牌出現在全國各地。
它們有著相同的藍白配色,底部寫著坐標和指示方向,中間是高度相似的文案:我在XX很想你、我在XX等你很久了、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XX……
圖源:小紅書@9507802191
然而,在「想你的風」吹遍各個城市后,風向卻悄悄發生了變化。
原本無數人排隊打卡的網紅路牌,如今成為人人嫌棄的土味路牌,話題#忍網紅路牌已經很久了#還沖上了微博熱搜。
很快,「反骨路牌」出現了。
有人拍下照片后直接P圖,「吹風」變成「抽風」。
圖源:微博@快樂治愈小分隊
有的干脆立個新路牌,將文案改為:我在某地忍你很久了、我在某地沒空想你、我在某地沒有素質等。
圖源:微博@快樂治愈小分隊
網紅路牌是怎麼火起來的?走紅后為什麼又遭到嫌棄?
網紅路牌走紅史
早在2022年5月14日,就已經有網友在小紅書上發布筆記,分享自己在鵝嶺二廠拍攝到的「我在重慶很想你」路牌照片。
圖源:小紅書截圖
同年6月13日,上海浦東新區北蔡鎮高科西路也出現了「想你」路牌。
設立者稱,路牌「我在上海很想你」的設立初衷,是想讓那些不便回家的異鄉人,通過拍路牌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傳遞思念。
隨后,杭州、長沙、泉州、西安、廣州等城市都出現了「想你」路牌的身影,「想你」路牌開始走紅。
去年9月,有網友統計了全國尚未設立網紅路牌的城市名單,根據名單推算,全國200多個城市都設立了網紅路牌。
未設立網紅路牌的城市名單 圖源:小紅書@5695536799
在抖音上,#全網召集「想你」路牌#的話題共有6.7億播放量;同話題在小紅書有413.8萬瀏覽量。
圖源:抖音截圖
不少喜愛網紅路牌的網友解釋稱: 這是一塊有溫度的路牌。
看慣了城市里冷冰冰的路牌,「想你」路牌讓人感到溫暖。
此外,「想你」路牌所營造出的氛圍感也是其出圈的重要原因,許多網紅路牌打卡的安利帖都提到了「出片」這個詞,對于打卡者來說,拍照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圖源:小紅書截圖
一時間,網紅路牌成了新晉流量密碼,路牌設到哪兒,哪兒就能火。
但事實上,這些網紅路牌的設立可能違法。
路牌是地名標志的一種,屬于市政公共設施,具有指示城市道路名稱、地理方向、道路沿線門牌號碼的作用。
我國最新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中規定:擅自設置、拆除、移動、涂改、遮擋、損毀地名標志的,由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和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對責任人員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路牌應由地名辦依據標準地名編制標準地址設置標志,隨意設立在路邊的網紅路牌,并不符合城市管理規定。占用公共道路不說,甚至連指示方向都標錯。
據了解,上海、南寧、濟南、寧波等多地均有網紅路牌被拆除的新聞報道。
但如果將路牌作為文創產品擺在店內,或者在不混淆真正的地名標志的情況下,將路牌立在店門口當作裝飾,是可以的。
「想你的風」吹不動了?
怎麼讓一個景區迅速變土?
立個路牌,上面寫著:我在XX很想你。
在看過無數個「想你」路牌后,有網友發出了上面的感慨,可見人們對網紅路牌已經有了反感之意。
反感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一是認為它的文案本來就土;二是認為原本它新奇有趣,但看多了產生審美疲勞,「浪漫、文藝」變成了「土、尬、油膩、沒有新意」。
「想你」路牌是怎麼走紅后又沒落的?
先說走紅。
其實,不只是網紅路牌,大多帶網紅屬性的事物,走紅靠的都是模仿和從眾心理:
有大V、網紅去這個地方了?那我也要去。
大家都喜歡這個路牌?那我也得喜歡。
這種現象用多看效應(又稱曝光效應)也能解釋。 心理學上將人們對看得越多的人或事物,越容易產生好感的現象叫作多看效應。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扎榮茨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者向被試展示一組照片,這些照片出現的次數有二十多次、十多次和一兩次不等,最后請被試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
結果發現,被試更喜歡看的次數更多的照片,即看的次數增加了被試對照片的喜愛程度。
在類似的實驗中,扎榮茨將完全不懂漢語的被試分為兩組,然后告訴他們這些漢字符號都是形容詞,并向其中一組被試多次展示漢字,最后要求兩組對漢字的積極程度做出評價。
結果顯示,被試對自己見到過次數更多的漢字評價更高。
而網紅路牌正是如此,社交平台上鋪天蓋地的照片,讓你想不看都不行。
圖源:小紅書截圖
然而,多看效應也有不奏效或起反作用的時候。
比如,當第一印象不好時,多看效應就不管用。
如果對某一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不好,那麼看的次數再多也只會增加反感,比如原本就認為「想你」路牌很土的人,在其成為網紅路牌后會更加反感它們。
再比如,過度曝光會讓人感到厭煩。
研究發現,這個曝光范圍通常在十幾到二十幾次接觸之間。美國心理學副教授庫爾特·弗雷在書中提到,更多的曝光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喜愛程度,但 超過某個限制,喜愛程度會趨于平緩,如果持續曝光,喜愛可能會轉變為厭惡。
網紅路牌便是如此,看一兩次還行,天天看,直到看了千八百次,就讓人反感了。
此外,網紅打卡地起初是時尚潮流的標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紅打卡地失去了獨特性和新鮮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而且,更多時候,這些網紅打卡地也沒有照片上那麼好看……
圖源:微博@21視訊、抖音視訊截圖
不過年輕人嘛,就是永遠被騙,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參考資料:
[1]王瑩 & 顧克勇.(2022).濾鏡下的媒介景觀:「網紅打卡地」的生產、消費及反思. 新媒體研究(09)
[2]鄢方衛,舒伯陽,趙昕,李欣瑞,吳文秀 & 黃猛.(2022).世俗體驗還是精神追求?——消費主義背景下網紅打卡旅游的歸因研究. 旅游學刊(06)
[3]庫爾特·弗雷.人性實驗:改變社會心理學的28項研究[J].教學與研究,2021,(04)
[4]光明網:對話「我在上海很想你」路牌設立者:這是一件好玩、浪漫的事
[5]安徽網: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學效應—— 曝光效應
[6]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地名管理條例
作者:壹讀(ID:yiduiread)。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