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船舶制造工業發展成果喜人,現在又有2個好消息傳來,也是喜報,在超越了韓國之后,中國造船企業拿下1月全球汽運船全部的訂單,這種情況下,韓國只能看著,毫無辦法了。
近年來,我國的造船業發展喜人,今年傳來的好消息,和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有關,因為這個產業的銷量劇增后,需要大量的汽運船只來進行運輸,全球的汽運船在1月份的所有訂單,竟然都被我國的企業拿下來了,這個數字也是非常驚人了。因為有17艘汽車運輸船的訂單,都交給了我國的船企建造,這也是讓韓國都眼紅不已的訂單。
這是一個拿到訂單的好消息,那麼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我國年平均建造的汽運船數量為4艘左右,這個數字聽上去不多,但是如果網友們認真了解一下關于汽車運輸船的數據,就會覺得我國的造船業真的很了不起。
韓國最早在世界造船也都有著主控趨勢,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造船興起,讓其成了更加衰減的態勢,流失的訂單總額是巨額的數字,這些讓韓國都感到異常焦慮,但是面對客戶的選擇,決策的重點就是加工工藝,現代化的水準,高效率的作業能力,以及精湛的技術和誠信的售后,這些都是中國船企具備的優勢,也是趕超了韓國的優勢。
這些都讓韓國感到難以置信,畢竟中國的現代造船業才加速發展多少年,竟然如此快馬加鞭追趕上來,還超越了韓國成為後來居上。韓國可是有美國的技術支持,才在世界上獲得造船的高額回報。
中國是用技術征服 了世界,贏得了訂單,比如運輸液態燃氣的動力船,上面的低溫罐子,焊接時的難度簡直算是世界之最,薄如紙張的鎢鋼,焊接時連一個手指印都不能有,這些都只是一筆帶過的細節,真正的建造時,涉及的繁雜的冗多的細節和建造難題,就太多了,中國都能完美解決,才能贏得那麼多訂單和廠家的青睞。
不然也不會有實力從韓國手里奪得訂單,畢竟在這個領域韓國掌控全球七成的訂單。
現在中國運輸汽車的船只訂單,是要主動解決運輸關鍵問題,畢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運輸船只,關系到海上航行的準時和安全,高效達到運輸的目的,完成快速輸送出口的目的。
如果我國不具備建造這種運輸船只的能力,就只有委托韓國進行建造,這相當于把主動權轉交到別人手里了,我國要想控制主動運輸的局面,需要能夠自己生產運輸船只。
這種汽車運輸船,需要大面積的甲板,停放車輛,一次性運輸能力需要達到標準,而且能夠經得起海上的風浪環境,這些都是對于造船企業的考驗。
現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為百萬輛,去年總數超過了300萬輛,取得了紅火發展的喜人成績。
這些生產出來需要輸送到世界各國的出口汽車,需要使用汽車運輸船來進行運送,我國的船企能夠打造出來,何必要假手于人。
韓國想要爭取我國的汽車運輸船訂單,恐怕還是空想一場。畢竟只要是中國企業都不愿意給韓國訂單,就在我國減少了從韓國三星的芯片訂單之后,韓國三星都直接利潤銳減了800億,可見中國的市場消費能力多麼強大。
現在汽車運輸船也是如此,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同時,韓國也想把中國的訂單搶奪過來,但是韓國面對比亞迪,奇瑞等運輸車輛的船隊訂單,根本沒有爭搶的優勢。
比亞迪在去年,花費了50億元,定制8艘運輸汽車的專用運輸船,和我國造船廠合作,打造運輸船隊,能夠高效運輸汽車遠赴海外。
因為現有的技術中國船企毫不遜色,自主研發建造的水平也是世界領先的存在。中國企業更不愿意支持韓國造船業,支持自己國家的造船廠,給國家做貢獻,還支持民族企業。
韓國造船業是很意外的,因為最初韓國船廠還以為這樣的大型船只建造訂單,應該首選韓國船廠,甚至還得意洋洋地等著船企上門,但是得知最終單子被中國船廠簽訂走了,韓國傻眼了。
中國車企肯定想著自己國家的船廠,為什麼要首選韓國,韓國自視甚高,做夢想得美。中國的造船工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現在的水平也是非常領先,訂單交給我國的船企,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也能讓國內的產業需求得到更好的活躍。
從比亞迪的船只訂單就能看出,未來我國的船業更加厲害,發展和國內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會更加順暢和具有格局,中國內需的調動和促進,都能讓國外羨慕不已,我國的發展實力和綜合國力,就是這麼強大。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